本週FOMC決議、鮑威爾發布會重磅來襲英國脫歐又將迎來重要投票
(香港)訊本週,投資者將迎來諸多關鍵事件,包括美聯儲和英國央行等央行利率決議,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在決議後召開新聞發布會,其言論可能會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英國脫歐方面,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計劃本週將脫歐協議交由議會第三次投票表決。歐盟峰會將在3月21日至22日舉行。
瑞士央行本周也將公佈利率決議;澳洲聯儲和日本央行將公佈會議紀要。另外,投資者還將繼續關注貿易問題。
美聯儲決議來襲鮑威爾將召開新聞發布會
北京時間週四02:00,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公佈利率決議及政策聲明;北京時間週四02:30,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將召開新聞發布會。
美聯儲官員1月底開會時,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2.25%-2.5%不變。他們將於3月19日至20日在華盛頓再次聚首,多數經濟學家和投資者預計他們屆時將再次維持利率不變。
除了利率決議,本周美聯儲還將公佈點陣圖以及最新經濟和通脹預期。
彭博經濟學家週末撰文稱,3月FOMC會議、新聞發布會和最新預期將主導未來一周的經濟格局,尤其是數據面相對清淡的情況下。雖然最近的經濟新聞並不是特別樂觀,但決策者將著力強調“耐心”,而不會在評估中過於悲觀。
無論美聯儲是否在今年晚些時候恢復加息,經濟數據的基調都尚未為政策制定者提供開始轉變口風的視窗。耐心和取決於數據表現的主題將是FOMC的溝通主題。
市場參與者將密切關注3月FOMC會議,以找尋有關美聯儲下一步動向時間點(和方向)的線索。
彭博經濟研究預計增長和通脹前景更加樂觀,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因此預計決策者將在下半年恢復利率正常化行動。
美聯儲在1月份的政策會議上選擇不加息,並承諾對於未來舉措將保持耐心,並關注經濟形勢的發展。美聯儲表示,對未來任何利率行動都將保持“耐心”,並暗示資產負債表的收縮路徑具有靈活性。
與2018年12月展現的加息立場相比,美聯儲出現了明顯轉變,會後發表的聲明中最令人矚目的變化莫過於取消了“進一步逐漸加息”的措辭,並強調在未來道路上會“保持耐心”。
去年12月的點陣圖顯示,2019年有兩次加息。因此,投資者將關注本週的利率決議中點這圖是否會下調加息預期。
摩根大通(JPMorgan)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上週發布報告稱,雖然仍預期美聯儲將在2020年再次加息,原先預期2019年12月將加息的摩根大通,現在預計美聯儲今年將按兵不動。
報告指出,對於3月20日的FOMC會議,摩根大通預期點陣圖中值會發出今年“不加息或加息一次”的信號,去年12月的預期是加息兩次。
投資者還將關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言論。鮑威爾在1月FOMC會議結束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曾說道:“加息的理由有所減弱。”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3月10日播出的CBS節目“60 Minutes”接受采訪時表示,利率可以繼續維持現有水準,由此美聯儲可以靜觀海外形勢如何發展。
鮑威爾當時說道:“通脹未見有什麼變化,我們認為我們當前的政策是適宜的。”此番言論表明,美聯儲當前的暫停行動期並無明確的時間界限。
在決定利率方向的問題上,鮑威爾說道:“我們將關註一系列數據。就國內而言,我們將關注增長、勞動力市場狀況、創造就業機會、工資等問題。當然,我們也會考慮通貨膨脹。就國外而言,我們將關注海外增長狀態,尤其是中國和歐洲。我們會綜合考慮所有這些因素後再決定何時才適宜改變當前的政策。”
英國央行決議
北京時間週四20:00,英國央行(BOE)將公佈利率決議。在脫歐談判臨近最終期限,但是並未能取得有效進展之際,市場普遍認為,英國央行將繼續按兵不動。
儘管本周英國議會已經投票否決了無協議脫歐,且投票同意將“里斯本條約第50條”延長至3月29日截止日期之後。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避免出現無協議脫歐,但是卻不能消除英國央行行長卡尼的擔憂。
彭博調查的20位經濟學家一致認為,在當前的背景下,英國貨幣政策委員會(MPC)的9位成員將一直同意維持0.75%當前利率水準不變。
這和市場的預期也相符合,市場目前認為,英國央行只有到2020年5月之後才會採取行動。
英國脫歐協議進行第三次投票
英國脫歐風波仍是市場的關注重點,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計劃本週將脫歐協議交由議會第三次投票表決。與前兩次被議會大比例否決的經歷相比,這次獲得通過的可能性有所上升。
彭博歐洲、中東和非洲經濟學家團隊週末撰文稱,接下來一周,投資者關注焦點會再度投向英國脫歐。本周英國政府將就其脫歐協議舉行第三次重要投票。如能得到議會批准,政府將在3月21-22日舉行的歐盟峰會上提出短暫技術性延遲脫歐的要求。如果再度闖關失敗,英國的命運將掌握在歐盟手中。
上週四,英國議會議員投票支持推遲脫離歐盟。按里斯本條約第50條規定,英國應於3月29日正式脫離歐盟。
上週三,英國議會投票否決無協議脫歐,這為推遲脫歐和重修脫歐協議打開了大門。英國議會下院當日經過辯論,以312票支持、308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一項關於“反對英國在任何情況下'無協議脫歐'”的修正案。隨後,英國議會下院再次投票,以321票支持、278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一項政府動議,正式明確議會反對英國無協議脫歐。
上週二,英國議會下院以391票反對、242票支持的結果第二次否決首相特雷莎·梅的脫歐協議,差距多達149票。因擔心協議中涉及愛爾蘭邊界問題的內容將導致英國北愛爾蘭地區被留在歐盟,部分保守黨議員及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議員投了反對票。
而在上一次的議會投票中,議員們以230票的壓倒性結果否決了特雷莎·梅的協議,這是自二戰以來英國政府遭遇的最大失敗。
據彭博報導,3月15日,首相特雷莎·梅爭取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議員支持其脫歐協議的努力似乎取得了進展。與此同時,她的團隊也暫定了一個日期,將其脫歐協議在議會進行第三次表決。
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領導人物之一的Nigel Dodds表示,當天與包括財政大臣哈蒙德在內的高級大臣們的會談是“富有建設性的”。
Dodds在會後告訴記者:“現在的新情況是,政府重新關注確保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很好的討論,並將會繼續。我們希望達成協議。”
匯豐銀行指出,當前英國推遲脫歐時間越長,對英鎊將越有利。因為這意味著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將後延,也為軟脫歐或可能的第二次脫歐公投提供更多時間。
支付之戰進入新階段,騰訊能否打造一個新的金融帝國?
從諸多維度來看,騰訊正在升級旗下FiT板塊自主造血能力,希望打造一個全新金融閉環,而這也意味著移動支付戰爭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不僅僅是搶佔市場份額,而到了一個比拼系統能力的新階段。
1.騰訊金融肩負增長重擔
一直以來,騰訊對於金融業務的描繪和定位在於“半個業務”, “沒有必要為了分拆而分拆”,將這一業務放在一個低調的位置上,但不難發現,情況正在發生著變化:
2018年9月,騰訊金融品牌首次獨立,其FiT線(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以“騰訊金融科技”的整體形象對外呈現。
2018年11月,微信版餘額寶——零錢通啟動公測,用戶開通零錢通後,可以將微信錢包裡的資金直接用於微信支付所有場景的消費,也能同時幫助用戶自動獲取理財收益。
2018年11月,微信版芝麻信用——微信支付分在部分地區上線,使用者線上下場景掃描某品牌共用充電寶即可簽約開通,並獲得免押金服務。
不難看出,兩個變化正在發生,一是騰訊金融品牌在變得獨立,二是騰訊正在試圖搭建一個完整的生態架構,零錢通是為了留住資金在帳戶體系內,而微信支付分則可以把微信體系內的各項服務連接起來,並與眾多支付場景相關聯,未來甚至可以基於此推出微信信用支付業務,把一個完整的金融生態閉環打造在微信帳戶體系內。
在這個時間點上騰訊做出這樣的決策,有其必要性:
2018年可以算是騰訊的一個“本命年”,騰訊有三大收入板塊——增值服務和遊戲收入、社交媒體和廣告收入、其他收入,前兩項業務一直以來貢獻騰訊總收入80%以上,偏偏這兩塊業務在2018年都受到了較大的監管壓力:
首先是遊戲業務,中國從2018年停止了對新遊戲的審批,騰訊作為市場上最大的玩家,也受到了最大的影響,股價在2018年的持續下滑正是因為這一狀況。而政策上的監管迄今為止沒有任何放鬆的跡象,這也意味著騰訊未來在這一業務板塊上尋找增長無門。
在這樣情況下,廣告業務被寄以重托,36kr早前報導稱,騰訊公司一位主管廣告業務的核心高管透露騰訊計畫將廣告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提升至三到四成,但多家投行認為,在中國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廣告收入也勢必受到影響。
毫無疑問,金融業務要承擔未來增長的重擔。從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騰訊金融科技”頻頻單獨亮相,一些靚麗的資料也在媒體上反復曝光,比如“截至2018年9月底,微信支付用戶達到8億,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長逾50%,其中線下日均商業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長200%”、“騰訊理財通用戶量超1.5億,資金保有量超5000億”。
圖:騰訊FiT事業線團隊在全球合作夥伴大會
騰訊公開給出的說法是,金融科技未來收入期望是達到總營收的40%。以騰訊今天4000億美元的市值來看,如果真的占比達到40%,那麼騰訊金融的市值就應該在1600億美元左右,與螞蟻金服的市場估值在同一個水準。
毫無疑問,原本微信支付與支付寶二者之間的戰事進入了新階段——系統能力之間的比拼,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騰訊金融今天選擇這樣的路線,也意味著它對自身盈利能力的一次檢視。
2.國內份額之戰結局已定
過去5年,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競爭從線上戰到了線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市場大局已定。
沒有人會忘記2014年春節微信支付那場珍珠港偷襲戰。微信巧妙地用紅包打開了市場,贏得了與支付寶在移動支付戰場上一戰的可能性。戰爭雖然漂亮,微信支付裡的錢都是空轉的,線下沒有豐富的場景消費。
相比支付寶多年來線上上的積累,微信支付以線下為重點——這招算是巧妙,因為線下對於兩家都是一個新戰場,雙方先是在打車領域大戰一場,又迅速擴展到O2O。
在那之後,微信迅速擴大了代理商體系,並通過聚合支付平臺發展商戶。據中金公司研報,代理商可獲其管理商戶的支付手續費返傭,通常微信支付收取0.6%的手續費,返還0.3%左右給代理及融合平臺,從剩下的0.3%中支付銀行通道費用,這招讓微信支付早期線上下發展迅猛。
但支付寶在當時卻選擇了另一條路線,由自己主導線下商戶的發展。“純支付很容易陷入費率的比拼。想跳出價格戰,就需要給商戶提供增值服務,於是就想到用口碑來提供行銷能力”,一名支付寶人士在2017年底接受《財經》雜誌的採訪時說,支付寶想避免類似於滴滴和快的那種價格戰,希望通過旗下口碑提供增值服務,自主發展商戶。
微信支付憑藉線下的拓展份額確實迅速獲得攀升,2015年中國協力廠商移動支付市場份額中,支付寶為68.4%佔據龍頭,第二名微信支付是20.6%,但在2016年Q2,支付寶的市場份額下滑至55.4%,第二名微信支付增長至32.1%。
被偷襲的支付寶在反思之後調整策略,2017年1月,支付寶成立移動支付事業部,主推支付寶薄弱的小微商戶,開始擴大線下商家的覆蓋,降低支付寶使用門檻。
那一年,支付寶2017年主推收錢碼,無需用戶有支付寶帳戶,只要有銀行帳戶並關聯手機即可生成支付寶二維碼,並通過EMS郵寄至商戶手中,據財經報導,支付寶當年的行銷費用增長10倍多,連快遞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重要的是,支付寶那一波推廣打破了此前口碑的業務架構設計,而是按支付需求劃分業務線。口碑基於行銷定位,按行業來縱向切分,比如餐飲、美容等,這導致口碑更重視高流水的頭部商戶,而移動支付事業部按照支付需求層次來橫向切分,例如有行銷需求的大型商戶,有借貸、保險需求的中型商戶,和僅有支付需求的小微商戶,完全契合了螞蟻金服的金融體系。
不難看出,相對於微信支付的“高頻”,支付寶的殺手鐧是金融服務的“多維”。針對商戶,螞蟻金服推出餘利寶,和餘額寶同樣是天弘基金的貨幣基金產品,由網商銀行代銷。除此之外,網商銀行還推出“網商貸”,這是針對商戶的一款信用貸款產品,以及“多收多貸”、“多收多保”等基於支付資料、針對商戶的產品。
在從打車到O2O領域的戰爭裡,雙方為了爭奪支付份額,不可謂不激烈。騰訊、阿裡一開始分別投了快的和滴滴;在團購、外賣領域,騰訊下注美團,阿裡投資了點評;在點評被美團並購,且美團倒向騰訊系的時候,阿裡重啟了口碑,又收購了餓了麼,補足生活服務場景線下支付的空缺。這亦從側面表明O2O這一支付場景在支付入口的重要地位。
而在那之後,雙方在出行領域又有一次重要戰爭,包括共用單車、掃碼乘公交和高鐵等需要與出行提供方深度合作的場景,雙方也是戰得難捨難分。
從2016年微信支付線上下一波逆襲開始,達到了37%之後,又出現了小幅度的上升,季度市場份額基本維持在38%~39%左右;在2017年全年,根據易觀國際資料,微信份額在39.51%到38.15%徘徊,反觀支付寶從53.7%回升到54.26%;而根據易觀國際最新報告,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協力廠商支付市場交易份額中,支付寶佔據了53.71%,騰訊金融佔據了38.82%。
這也說明,移動支付市場雙巨頭格局短時間內難以改變,支付寶在市場份額上仍然大比分領先。
總體來說,雙方在國內的份額局面已經相對穩定,此時,全球化就成為了一個全新的戰場。從騰訊和阿裡雙方的財報來看,微信較早獲取了國內下沉市場的多數用戶,在2018年3月時候率先達到了10億用戶,此後用戶增長就開始逐漸放緩;而在2018年底,支付寶也宣佈自己活躍用戶超過10億。值得關注的是,支付寶的統計口徑中,包含了全球合作夥伴,也就是說,支付寶用全球化彌補了國內流量紅利放緩的缺口。
3.系統能力之對決
微信支付的定位就是微信生態裡的一環,為了微信整體的生態,它可以享受紅利,但也必須承擔相應的天花板。
根據騰訊的財報,微信支付當前的用戶數已經達到8億,數量級巨大,筆數更是驚人,最新的資料顯示,微信支付日均筆數達到了12億筆。
但分析人士指出,微信支付的筆數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紅包交易,占比可能高達80%。網聯公佈的今年除夕夜跨機構交易峰值4.4萬筆,僅按照2017年春節看,微信、QQ兩個平臺在內的騰訊移動支付峰值達到了20.8萬筆/秒,也就是說,微信支付的筆數,可能有4/5是帳戶體系內左手倒右手的空轉。
實際上,高頻交易對於騰訊來說固然提供了流量的想像空間,但不可忽視的是,交易筆數多直接抬高了微信支付的成本,這也是為何自從微信通過微信紅包的方式圈入了大量使用者之後,微信就開啟了收費旅程:
2015年10月,微信支付開始逐步試行轉帳新規,每個自然月每人可享受共2萬元的免費額度,超出的部分按照0.1%向付款方收取手續費;
2016年3月1日起,個人用戶的微信零錢提現功能(從零錢到銀行卡)開始對超額部分收取手續費;
2017年12月1日起,微信信用卡還款開啟首次收費,將對每位用戶每個自然月累計還款額超出5000元的部分按0.1%進行收費;
2018年8月1日起,微信信用卡還款收費升級,不設免費區間,對每筆微信信用卡還款按還款金額的0.1%進行收費。
騰訊給出的解釋也是成本過高,例如對於信用卡還款收費,騰訊財付通對媒體表示,用戶的每一筆還款都將產生支付的通道手續費,騰訊財付通對此一直在投入補貼,隨著信用卡還款業務的迅猛增長,騰訊方面補貼的支付通道手續費也大幅增加。
更大的問題在於,騰訊整個金融體系的盈利能力沒有跟上其帳戶發展速度。
中金公司曾在研報中指出,支付寶在金融理財應用方面的佈局(借唄/花唄/螞蟻聚寶/芝麻信用/股票/保險等)強於微信(微粒貸+理財通),微信在金融業態佈局的短板使其由支付向其他金融業態轉化的能力稍顯不足,如花唄用戶超1億,而微粒貸為超2000萬;餘額寶活躍用戶超3億,騰訊理財通超2000萬。
而騰訊總裁劉熾平曾在2018年8月的財報發佈會上坦言,將備付金交由人行保管對微信支付是痛苦,支付機構未能透過備付金賺取利息收入。雖然備付金這條政策大棒最終同樣打到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家身上,但一個以有完整盈利能力的支付寶為核心的金融體系受到的影響自然更小。
對於微信來說,需要逐步建立起像螞蟻金服一樣完整的生態體系。比如在小額信貸等領域追上餘額寶,這並不容易,尤其不像阿裡有線上電商這樣固定的消費場景。
另一方面,在個人帳戶充分飽和的當下,騰訊還需要發展更多的企業使用者,增強賺錢能力。但TO B能力與流量不是線性正比關係,需要時間和決心。企業服務與個人服務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用戶本身是市場的主導者,需要廠商放下身段,圍繞他們去提供服務,在B端市場,每一個用戶,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個體,如果要做他們的生意,他們再小的需求,也必須100%地去滿足。
在TO B這件事上,騰訊一直在說要做好商業的工具、做好助手,阿裡巴巴提出的是做商業作業系統。孰好孰壞見仁見智,但騰訊公司副總裁林璟驊在接受採訪時的曾有一番感慨值得玩味,他說,和線下零售企業交流,最大的感觸是零售公司面臨的是組織轉型,而不是一個IT部門上線一個系統的事情。數位化轉型不僅僅是使用工具、運營流量,或者簡單是IT部門的工作,本質是一個企業重新升級組織、升級流程。
戰事焦灼,但穿透式”監管漸行漸近。此前,多家媒體報導,在招商局集團、上海國際集團、北京金控集團、螞蟻金服、蘇寧集團等5家金控企業納入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試點後,今年有可能會擴容到更多的機構。騰訊手握金融全牌照,其各項金融業務也勢必面臨對應的監管規定。
總之,支付這一場戰爭,行到了深水區,考驗的早已不是支付本身,更多地是系統的能力和創新的決心,騰訊要一決高下,可能還需要來一場“珍珠港”。